受訪者供圖
兩會連線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去年批準上市了50多個創新藥,國產新藥數量僅有10余個。若醫藥創新環境持續得到優化,更好地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動力,將會有更多國產新藥問世。”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達藥業)董事長兼CEO丁列明表示。
如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在丁列明看來,軟環境涉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行政審評審批、支持創新產品的應用等方方面面,尤其需要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這一首要前提,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為創業就業主要領域、技術創新重要主體的作用。
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是民營企業諸多“成長的煩惱”中的代表性問題,貝達藥業研發的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也曾遇到過融資難題。
時間倒回至2008年,貝達藥業完成新藥鹽酸埃克替尼的Ⅱ期臨床研究,正準備啟動Ⅲ期臨床研究,急需資金5000萬元。但正好趕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原來有意向投資的機構改變了主意,滿世界找錢無果,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困境,若中斷臨床研究,就意味著該項目前功盡棄,企業也將破產。
“面對困境,我再三思索后給公司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區政府寫了份報告,區政府雪中送炭支持了1500萬元,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丁列明回憶道,后來銀行追加了貸款,再加上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支持,Ⅲ期臨床試驗終于得以順利完成。
丁列明表示,要持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除了政府繼續對銀行加強考核外,還應著力擴大金融市場準入,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投、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的作用。
“就新藥研發企業來說,創新軟環境涵蓋吸引高端人才、鼓勵技術創新、優化行政審批、強化政策扶持等多個方面。”丁列明認為,軟環境的優化將能夠直接激發醫藥研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從而推動和提升新藥自主研發水平,提高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