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 呼吸醫學》全文發表中國創新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凱美納的最新BRAIN研究成果,此研究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領銜,楊衿記教授為第一作者。這是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發起的一項研究,是全球第一項頭對頭比較EGFR-TKI和全腦放療治療EGFR突變型NSCLC腦轉移的Ⅲ期臨床試驗。此研究證實,經靶向藥物凱美納的治療,顱內PFS可以達到10個月,優于傳統全腦放療的4.8個月。這項研究證實了靶向藥物凱美納是NSCLC伴有EGFR突變的多發腦轉移患者治療的優選方案。
8月5日,由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辦,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BRAIN研究最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福建省腫瘤醫院黃誠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楊衿記教授和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萬江出席發布會,并對BRAIN研究做詳細的介紹。腫瘤醫學論壇、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南方日報、廣東衛視、廣州日報等近20家知名媒體進行了現場采訪報道。
萬江資深副總裁在開場致辭中表示,BRAIN研究成果在《柳葉刀 呼吸醫學》發表,說明國際學術界對中國腫瘤研究的高度認可,再一次充分證明中國臨床研究走向世界、中國專家對世界醫學臨床研究的貢獻是巨大的。該研究的發表將改變肺癌腦轉移的治療模式,對于中國患者及全球患者都是巨大的福音。貝達藥業作為BRAIN研究的支持者,多年來始終致力于和中國肺癌領域專家一起,提供更多的臨床數據及臨床醫學的依據,幫助更多的患者及時享受到最新醫藥科技創新成果。未來,貝達藥業將繼續和中國肺癌專家一起,把中國腫瘤創新藥和循證醫學證據做得更好。
萬江資深副總裁和與會專家合影
隨后,楊衿記教授對凱美納 BRAIN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吳一龍教授發表講話,闡述了BRAIN研究對晚期肺癌腦轉移患者的的臨床價值及中國自主創新藥物對中國臨床研究的意義。
吳一龍教授接受采訪
吳一龍教授在總結中說,BRAIN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使得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的生命從原來的4個月延長至10個月,許多患者甚至有著更長的生存期,同時避免了傳統電療照射大腦引起腦損傷的副作用,使患者不僅能夠延續生命,而且活得有質量。同時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凱美納,患者不僅用得起,而且療效好,千千萬萬人從中受益。
BRAIN研究首次比較了EGFR-TKI凱美納與WBI±化療在EGFR突變腦轉移患者的療效,是國產原創新藥凱美納繼ICOGEN研究和CONVINCE研究之后的第三個重要研究,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終點指標,因此,有很重要的臨床價值。BRAIN研究將改變NSCLC腦轉移的臨床治療實踐,又一次讓中國原創藥物、原創性研究站上世界舞臺,既體現中國創新藥物的臨床研究,實現從Me too到Me Better的跨越,又體現了中國學者齊心協力的協作精神。回顧凱美納走過的6年歷程,更讓人體會到,要使中國創新藥物走向世界,必須要有長遠的視野,充足的循證證據,創新的臨床研究,才能改變和書寫屬于我們自己的歷史,實現自己的中國夢。